毒巧克力命案  

原書名與作品完成日:THE POISCONED CHOCOLATES CASE,1929

評分:9 分 經典本格推理的代表作,一案多推的代表作,偵探角色無法好好解出謎底的代表作

 

 

簡介

一位先生在他經常流連的私人俱樂部,得到一盒別人寄給他朋友的巧克力,他帶回家之後,他的太太吃了巧克力卻被毒死了(包著酒的巧克力?被巧妙的換了毒藥)。這是誰下的手?為了什麼?目標是要謀殺那位收到包裹的朋友,或者是死者的先生,還是死者她本人?受害人之死是意外的牽連,還是蓄意的規畫?又如何可能規畫?警方偵辦這個奇特的案件,立刻陷入了膠著,毫無線索與頭緒,不得不求助於一個由各種愛好推理藝術人士組成的業餘社團「犯罪圈」(Crime Circle)來幫助查案,不料其中六位推理小說迷竟分別找出六個完美的推理結論來;六個不同結論都能有效解釋案情,也就是都能合邏輯地「破案」,但事實真相只能有一個,哪一個推理才是真相?或者都不是,事實另有面貌?

 

 

作者安東尼‧柏克萊(1893-1971),英國人,曾擔任英國新聞工作者、推理作家、評論家。

在不做推理小說家轉評論家的這段時間,還不斷提攜後輩的推理小說家ex.如露絲‧藍黛兒(RUTH RENDELL)、詹姆士女士(P. U. JAMES),

他在推理小說發展史中,是位預知者,在他1929年完成這本《毒巧克力命案》一案多推的經典本格推理,

在1930他講出了下列這段話:

「我個人相信,簡單純粹的犯罪解謎,完全仰賴情節設計而不擅長角色塑造、行文風格、甚至是幽默感的小說時日,已經落入審辦者手中。偵探小說已經來到了一個階段,未來的偵探或是犯罪小說,吸引讀者興趣的,心理層面將超越數學層面」

在1931年他就用另一個筆名法蘭西斯‧艾爾士(FRANCIS ILES)寫出了社會寫實派風格的《MALICE AFORETHOUGHT惡意預謀or殺妻》,輕舟出版社根據內容翻成《殺妻》,害我用英文書名去找這本書,1932年創作出另一本《BEFORE THE FACT事實在前》,這本是已被害者的角色來書寫,好像沒中譯版。

 

雖然他用了法蘭西斯‧艾爾士(FRANCIS ILES)去寫作社會派的推理小說,但他並沒有放棄寫經典本格推理的小說,1937年他還寫出蠻經典的《裁判有誤》,1930-1939這年間他就像二刀流一樣,兩種推理小說他都寫。1939他就跑去當評論家跟提攜後輩去了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從圖書館借來的這本是遠流出本社,詹宏志先生所策畫的【謀殺專謀店】這系列的書,

是二版,一版似乎是經裝本,二版是平裝本,

雖說是二版,裡面依舊有錯字,還有角色名子放置錯誤

 

剛開場的時候,這故事讓人難以進入狀況,

裡面有六位主要推理者,還沒熟悉他們名子之前,就一直變換名稱,讓人抓狂,想要把小說丟去旁邊,

誰是誰通通搞的腦漿一團亂,不過當故事進入推理後,整個超精彩。

 

幫大家熟悉角色一下,按他們推理的順序介紹

老律師:查爾斯‧懷德曼

戲劇編劇:費德爾 ─ 博立敏夫人 ,(美女作家愛麗夏‧丹蒙會叫這位夫人:梅寶)

偵探作家:伯希‧羅賓森(筆名為:莫頓‧哈洛蓋‧布雷迪)

名偵探:羅傑‧薛靈漢(作者其他作品他常出場)

美女小說家:愛麗夏‧丹蒙

默默無名的角色:安布洛茲‧區特威克(雖然書中如此介紹,他的個性看似非常的軟弱,但他似乎也是作者在其他作品中扮演偵探的角色喔,跟羅傑的個性非常不一樣就是了)

 

六人各推出六種推理,其中布雷迪第一個推裡還出來亂,他說他殺的XDDDD

整個很白目耶,說不定有可能。

所有人的推理都很精彩,不過似乎都是錯的,

結尾主席羅傑‧薛靈漢整個超無助的說出「那麼,現在,我們到底他媽的怎麼辦?」

故事就完結了

 

留給讀者自行想像,讀者自己去推理,真相當然只有一個,

但在現實中,偵探角色真的能推理出那個真正的真相嗎?

留給大家這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呢

 

 

  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クリさ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